close

 

努力工作了幾年以後,我很無奈地發現我的逃亡病又犯了,就在去年七月的時候。

那時,工作上其實並無甚大問題,反正不能解決的事一樣還是不能解決,雖然時常感覺前路黯淡,但心裡也總明白,一切肇因皆起自於「人心」,只是,我慣性的潛逃性格總在誘惑著我逃亡、去流浪。於是我白天進辦公室裡做做樣子管教小妹,然後總在大頭面前努力克制住想遞辭呈的衝動。如此,週而復始。

身邊接觸的都是虛有其表而不快樂的人,手邊做的是自身毫不感興趣的書。我總想著要開間自己的公司,來破除這種窘境,但因為資金問題而創業路受挫。我轉而把精力放在多年未曾動筆的小說身上,但半年過去,我感覺蠟燭兩頭燒而身心俱疲。

我明白了,這仍是我一種「出逃」的表現。

彼氏問:為何妳總想著要做些什麼事?我回說:因為我身上創作者的血液在騷動。你本身也是創作者,應該不會不明白這種處境吧?

他說,是沒錯,但是創作的心靈是一回事,向世界發出聲音又是另外一回事,這個世界太快了。

 

這個世界太快了。

 

當下,我瞬間領悟到了一些事,剎時有如醍醐灌頂般。神的聲音告訴我,原來這個世界的人都一樣不快樂,是因為我們都急著想向別人說話,但苦惱於別人聽不到(或者不願聽)我們的說話。

為什麼想向別人說話,因為創作欲望往往來自於無法滿足的自己,所以創作者,多半不可能是個快樂的人。我想起我曾經在某本書上看過一句話,大意是說:這世上會有那麼多問題,起源於人們沒有辦法好好地待在家裡。

然後我想說的,是對所謂「創作者」而言,一種最嚴峻的狀況。

每一分鐘每一秒,這世界都在改變,自web 2.0以來,世界上早已經沒有稀奇的事,因為東非的一頭獅子咬了人,你即使人在亞洲的某個小島上也可在幾分鐘後就知道。

這就是現代社會!

而資訊散播迅速,人們選擇眾多的今日,創作者的角色已經不一樣了。我常看到網上有各式各樣,對現代創作產物的批評:小說難看,電視劇難看,遊戲難玩,一代不如一代。

但是我倒不這麼覺得。

我認為觀者的觀感疲乏,多半不是作品本身的問題,而是觀者自身已經改變了的問題——因為選擇太多了,這個年代資訊流通的速度極快,人們觀感改變也極快,拿以前的作品來相比,似乎是不公平的,因為當時並沒有那麼多絢麗的選擇。

不過在這個感慨的同時,我也覺得,萬幸生長在這樣的時代!

 

我正親眼見識著巨大的變遷——我們有著前所未見的豐沛資源,垂手可得的訊息,只要你願意走出去實現一切夢想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世界!

 

只可惜太多東西也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,我們不容易找到真愛,與此同時,我們也很可憐地有著最貧瘠的人心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覺喜 的頭像
    覺喜

    Cheers!愚人島

    覺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